欢迎访问吉林地方网  今天是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冯小刚接班人,用天王秘密来营销诈骗观众?这片可不止辣评娱乐圈

宁浩或许没有想到最终会是这样的结果:当他向这个世界投下一个问号,却最终,无人回答。

是的,《红毯先生》又一次跟观众沟通失败了。

票房上,撤档再次上映,首日票房没超过250万,首日人次6.36万,累计票房至今仍未破亿。

愿意进影院跟宁浩、刘德华沟通、交流的人并不多。



热度上,“调档、撤档”仍然是最大话题,关于电影表达了什么,有的观众直接表示“不在乎”。

愿意就电影创作跟导演聊聊的观众,也不多了。



就像是一代巨星,突然被大众抛弃了。

下一个冯小刚?

不。

回过头来再看《红毯先生》,Sir会觉得很可惜,毕竟这是今年春节档里难得的拥有作者表达的电影,这让人有些意难平。

但Sir更多的是,困惑。

作为观众最熟悉的导演之一,宁浩这次为什么跟大家沟通失败?

今天就来聊聊。

是什么拦住了宁浩跟观众的沟通。

01

还是要聊一下电影,在我们讨论宁浩之前,需要弄清楚的一点是:

他这次到底想跟大家说什么?

这样的问题对许多人来说似乎有些“显而易见”了,他们会说,不就是辣评娱乐圈,解构“天王”光环嘛。

但真的如此吗?

宁浩说这是他构思了很多年的电影,甚至从《疯狂的外星人》时就开始筹备了,最终,只是拍一部娱乐喜剧?

当然不是。

这些,只是宁浩的烟雾弹。

宁浩想说的,他早就以“戏中戏”的方式告诉大家了:

电影里的核心主线,天王刘伟驰(刘德华 饰)为了获得影帝,去接了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

导演林浩(宁浩 饰)跟他说,这是一部关于沟通与偏见的电影。

沟通与偏见。

宁浩借林浩之口,不动声色地点出《红毯先生》的主题。



整部电影,更是像宁浩投出一块名叫“沟通”的石头,泛起层层“沟通无效”的涟漪,最后连成了人与人之间互不理解的荒诞现实。

比如说,家庭之间的沟通。

就像刘伟驰每次都会和妻子吵架,一个单方面输出,另一个回避、打马虎眼,最终不欢而散。



或者说,代际之间的沟通。

简单来说,就是老一辈在守旧,新一辈在赶潮,当新与旧相遇,彼此之间都不理解对方的做法,互相还带着点儿瞧不上。

666很土,liao liao liao很棒



最重要的则是圈层之间的沟通。

导演与投资商、大明星与农民、电影人与网友,甚至于明星与助理之间都存在着无法消除的无效沟通。

它无差别地扫射着人与人的关系。

就像拍一部电影,导演想表达“沟通与偏见”主题,主演觉得“应当讲父爱好一点”,经纪人只顾着满足主演的要求。

而投资人大手一挥:

电影故事对我来说就是nothing



但仅仅如此吗?

不。

我们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虐马事件。

这是影片最大的戏剧冲突。

刘伟驰为了“电影节需要故事”,以莱昂纳多的《荒野求生》为榜样,不用替身,骑马真摔。

最终导致的状况就是,当事人刘伟驰认为这是“为艺术献身”,网络大众认为这是虐马、失德、劣迹。

投资方撤资,借机自我宣传一波,导演烦恼电影还能不能拍下去,公关团队只想根据公关策略平息舆论。

到底有没有虐马?马有没有受到伤害?当事人的真实想法?

无人在意。

喧嚣尘上的是跟风玩梗、跟风开嘲。

没有人看到,马在被摔后,得到了妥善的照顾,在大豪宅里悠哉踱步。



是的,宁浩最终想说的,其实是当下的荒诞。

他不理解这个世界怎么变成了这样:

舆论导向可以一天一个样,道德标准可以随时被击倒,每个人的欲念、情绪、视角、立场、利益、价值观存在的差异与矛盾如此不可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变得紧张、失语、互不理解。

有解吗?

抱歉,宁浩看似给出了“与自己和解”的答案,但其实他自己也没有什么答案。

他只是抛出疑问。

只是想与这个世界谈谈。

可是最终。

却把自己变成了对着机器人狂怒咆哮的刘伟驰。



话说得再多。

也只是成为投向虚空的一块石头。

02

有意思的是,这样的荒诞不止发生在戏内,甚至发生在戏外。

这让影片产生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仿佛是行为艺术一般,向我们展示着,任何人都无法对话任何人的荒诞现实。

一个词:拧巴。

就拿宣发来说,《红毯先生》最早打出的宣传点是什么?

掀翻娱乐圈。

红毯之外,圈内百态。

天王の不可说の秘密。



这让大众对《红毯先生》的第一印象是“娱乐圈大尺度”“一起来吃瓜”。



片方并非没有往回拉过。

但在既定的印象里面,人们对“天王刘德华”“娱乐圈”的兴趣要远远大于所谓“沟通”的严肃思考。

就像同样在《红毯先生》的官方抖音下。

刘德华复现《金牌五虎将》耍枪名场面的视频获得300多万点赞,而前一天发布短视频明明更切中电影内核,点赞量不过1.4万。



类似“既要又要”的拧巴做法还不少。

比如改档。

影片原定于2023年11月上映,可突发奇想,改档进了并不适合的春节档,这使得影片票房惨淡,上映几天后,又突发奇想地撤档,改到了3月15日。

结果,票房更惨。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就是创作者、宣发、观众三者并不在一个频率上面。

导演想说的是沟通,为此他一反常态地使用了许多长镜头,让影片更沉静,更舒缓。

宣发想要的是票房,为此他们和影片里的情形一样,加入了大量鬼畜式的短视频营销。

而观众却只是觉得,这个“瓜”吃得很闷。

就像很多人看完电影的反馈:

“大过年的,怎么一点都不好笑!”



“这就是关于208W的电影,我一个普通人,无法共情,无法理解。”



“一个功成名就的导演,怎么还在怀才不遇发牢骚?中年人的自怜!”



“摔马就是虐马!虐马就是不对!”



“又是一部男人+马,芭比说得没错!”



沟通彻底失败。

宁浩有错吗?没有,因为他已经拍出了一部质量还不错的电影。

宣发有错吗?也没有,毕竟他们也是想更接近当下,至少要收回成本。

观众有错吗?似乎更没有,大多数人看电影也不过是想要一次舒心的体验。

那么错的是谁?

宁浩没有答案,《红毯先生》没有答案,Sir也没有答案。

03

发生这样的情况当然是可惜的,不止对于宁浩,甚至于国产电影来说,都是可惜的。

因为说到底。

这是宁浩对于当下电影圈现状的一次反抗。

是试图去“正本清源”。

《红毯先生》是本有机会成为爆款的。

不是Sir在无脑吹,而是“宁浩出品”四个字,让影迷无法不期待。

一来,导演宁浩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太多。

《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无人区》,即便他的上一部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口碑极差,Sir也认为质量不俗。







二来,老板宁浩,更是玩转大众情绪的高手。

一部《我不是药神》,将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推向高峰,一部《孤注一掷》,又将电影的社会议题吸睛度和短视频传播效应发挥到极致。



无论是票房号召力还是商业运作思维,宁浩并不亚于今年春节档的任何一位导演。

不夸张地说,只要宁浩愿意。

但凡将《红毯先生》以商业产品的思路进行布局、拍摄、包装、宣发、排片,它现在的处境也不至于此。

而导致《红毯》低迷的最直接原因,正是宁浩的不愿意:

他拒绝将电影做成产品、做成爆款,想单纯地就电影与观众对话。

为什么?

因为对于宁浩而言,电影跟产品是不同的,电影本来就该是与这个世界沟通的渠道,而非单纯的娱乐。

还记得他那时候在《十三邀》说过,一个猴子晃树枝的故事。

小时候他老去一个公园玩,老看着一只猴子没事就晃树枝玩。

宁浩一直想,这猴子为什么要晃树枝,有什么目的和意义?

看了几个月,他悟了:

晃树枝没什么意义,只是被关在笼子里的猴子,没事可做,只能晃晃树枝,为自己寻找一个意义。

对于宁浩来说,电影就是那根树枝,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那我们就是要去找到

我们人生中的各种意义

拍拍电影晃晃树枝





可他开始在困惑,还要不要继续晃这根“树枝”?

-那你对你现在的处境

最重要的怀疑是什么

-还是不是要拍电影





当工业链上,电影成为了商品、宣传片;当受众链上,电影成为了单一的情绪、感官与价值观的载体。

曾经视为人生意义、用以表达自我对世界观察的电影,还要继续拍吗?

所以在这个层面上。

《红毯先生》的面世,似乎宁浩在用行动表示了对继续晃“树枝”的肯定:

不是商业产品,而是饱含作者思考与表达的电影;

不是科教宣传片,而是将荒诞现实进行呈现,给观众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就像他说的。

现在电影院缺少安静,缺少让观众思考、审视的时间。



于是他拍出了一部像是严肃文艺片的荒诞喜剧,充满留白,安静、缓慢,有着极简主义风格。

但可惜的是。

这样的想法在当下只是一种奢望。

在观影人流量最大、观影时间或是一年中最充裕的春节档中,观众用影票投票,啪啪打脸宁浩:

原来大家走进电影院,就是想选择让情绪得到释放、感官得到刺激的“产品”,乐一乐,爽一爽。

而这样的结果。

想必,会让宁浩更加沮丧吧。

没错。

作为影迷,Sir确实会担心,宁浩会不会有一天真的丢下电影这根“树枝”。

可如果有一天,大家都甘愿放弃电影,只想看爆款爽文、加长版短视频、小品式段子。

只有导演执拗地抱着电影,又有什么用呢?

更可怕的是。

当一部充满作者表达的电影的生存空间越来越被商业产品挤压,还会有导演愿意继续抱着电影这根“树枝”吗?

于是当《红毯先生》与银幕外的遭遇形成闭环时。

Sir又一次想起了宁浩的困惑:

现在的电影,还是电影吗



是吗?不是吗?

这样的问题放在当下,还有谁会在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桀骜不驯八宝饭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吉林地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