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东这片被称为 “世界火药桶” 的土地上,伊朗核问题始终是搅动地区局势的关键因素。最近几天,一系列围绕伊朗核设施的动态,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从美国商业卫星捕捉到的伊朗伊斯法罕核设施异动,到美以等国的强硬表态,再到伊朗军事装备采购方向的转变,这背后隐藏着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与军事战略考量。
6月27日,美国商业卫星图像显示,在美军B-2隐身轰炸机发动袭击后,伊朗重新进入伊斯法罕核设施的地下隧道。大量汽车在核设施周边集结,正紧张地将设施内的物品运走,种种迹象都在暗示,伊朗很可能是要将剩余的核设施、核材料转移到一个从未公开的秘密地下核基地。
美国方面对此次事件的分析,透露出其对伊朗核设施的高度关注与担忧。美方认为,伊斯法罕地下核设施的深度超出了预期,美军引以为傲的GBU-57超级钻地炸弹未能达成彻底摧毁的目标。卫星图像进一步揭示,伊斯法罕核设施存在一处位于地下100米的地下入口,这里极有可能是伊朗浓缩铀的核心储藏地,其坚固程度让美军的炸弹也难以触及。
不仅如此,美国还发现了伊朗在纳坦兹的镐山核基地。这个位于地下300米的庞然大物,虽然尚未完全建成,但按照计划,它将成为伊朗新的秘密离心机工厂,承担起铀浓缩的重要任务。目前,大量浓缩铀已被集中到镐山核基地,以美军现有的一切超级钻地炸弹,都无法对其进行彻底摧毁。这意味着,伊朗在核设施的建设上,早已考虑到了来自外部的军事威胁,构建起了一套地下防御体系。
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伊朗的地下核设施布局是其 “非对称作战” 思维的体现。在面对美国和以色列等军事强国时,伊朗自知在常规军事力量上存在差距,于是将核设施转入地下,利用深度和坚固性来抵御空袭。这种战略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敌方打击的难度,但也引发了美以等国更强烈的反应。
特朗普已经公开表示,如果因为浓缩铀问题与伊朗谈不拢,美军将再次对伊朗发动空袭。当地时间6月27日,以色列防长卡茨下令以色列国防军制定针对伊朗的行动计划,明确表示要定期采取行动,挫败伊朗带来的相关威胁。行动内容涵盖维护以色列空中优势、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与导弹项目等多个方面。
以色列作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一直将伊朗视为 “眼中钉”,认为伊朗的核计划和导弹发展对其国家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英国《泰晤士报》证实,以色列情报人员经过长达 15 年的渗透,已经深入到伊朗导弹与核计划的核心部分,并持续多年收集秘密情报。
然而,美军在此次轰炸行动中的 “小心眼”,却给局势带来了一丝微妙的变化。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军最高将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丹・凯恩证实,美军没有在轰炸伊朗最大的核设施之一伊斯法罕核设施时使用钻地炸弹。这一决策显然与以色列的期望不符,也让伊朗获得了宝贵的应对时间。
据福克斯新闻网28日报道,美国方面已经敦促在伊美国公民立即撤离,并且警告当前当地局势依然具有非常重大风险。以上迹象都说明当前局势确实处于非常危险境地,战火可能很快又要点燃了。
在核设施危机不断升级的同时,伊朗在军事装备采购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动态,这一动态与地区局势的发展紧密相连,也反映出伊朗在军事战略上的调整与思考。
6月27日,有报道称俄罗斯军方消息人士透露,由于交付持续延迟,伊朗正在重新考虑购买俄罗斯苏-35飞机。伊朗空军原本计划从俄罗斯引进苏-35S和苏-30SM战斗机,俄罗斯还曾向伊朗推销埃及空军交了定金却在美国压力下退订的24架苏-35SE战斗机。这些战机已经生产了15架,可以直接交付给伊朗空军。
然而,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伊朗最终放弃了采购这些埃及退订的苏-35SE 战斗机,就连意向采购的12架苏-30SM战斗机的订单也一并取消。如今,这些苏-35战斗机已被阿尔及利亚空军收入囊中。
伊朗放弃俄罗斯战机采购计划,背后可能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交付延迟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局势紧张的情况下,伊朗急需提升自身军事力量,而漫长的交付周期显然无法满足其迫切需求。此外,国际政治因素也可能对伊朗的决策产生了影响。美国一直对俄罗斯与伊朗的军事合作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干扰和施压。在这种情况下,伊朗或许不得不重新审视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寻找新的装备来源。
当俄罗斯战机逐渐淡出伊朗的选择范围后,中国战斗机开始进入伊朗的视野。伊朗军事评论员阿米拉・埃尔-费基的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伊朗部分人士对军事装备采购的看法。他指出,伊朗最大的战略失误就是没有从中国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歼10C战机、红旗9防空导弹等。在他看来,如果伊朗拥有这些装备,构成强大的防空体系,那么以色列的战机将会面临严峻威胁。只要伊朗在战斗中能够击落1架或者多架F-35战机,以色列战机就不敢轻易深入伊朗腹地实施轰炸,伊朗的损失也会大幅度降低。
回顾历史,早在2015年,伊朗就计划订购150架歼10战机,并且准备引进相应生产线。然而,由于支付问题,双方未能达成协议。伊朗非常缺少现金,希望能够用石油完成相应结算,但这种支付方式未能谈妥,导致协议被推迟。如今,随着地区局势的变化,伊朗再次将目光投向中国战机。
近期俄罗斯媒体报道伊朗将购买40架中国歼-10CE战斗机,这一消息在伊朗国内引发了广泛热议。伊朗网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伊朗应该购买歼-35、歼-31和俄罗斯的苏-57和苏-35等多种战机,以增强其领空防御能力;也有人提出,伊朗需要将防御系统与适当的战斗机和防空系统整合在一起,例如配备40架歼-10C、30架苏-35、红旗-19高空反导防空系统以及5架空警-500预警机等。
还有网友直言,伊朗选择苏-35而不是歼-10CE、预警机和防空导弹系统,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如果在面对F-35和 “费尔康” 战斗机时,早在2022年就应该向中国寻求合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生意人报》的报道并非 “实锤”。文中明确表示,“伊朗采购歼-10C战机” 并不是 “必然达成的”,只是 “道听途说”。报道也指出,歼-10C战机价格更低、维护成本也更低,而且在印巴 “5.7空战” 中表现出色,这些因素才让伊朗有了改变采购方向的想法。
从军事战略角度分析,伊朗最迫切需要的并非仅仅是几架战斗机,而是一整套完整的空战体系。面对以色列空军完备的体系,包括五代机、电战机、预警机、美国的数据链以及卫星支持,伊朗必须构建起与之相抗衡的力量。
这意味着伊朗需要采购至少200架各型号战斗机,涵盖歼-35、歼-16、歼-10、JF-17枭龙战斗机等,同时还需要配备先进的雷达、预警机、电子战设备、防空导弹系统以及数据链等。只有形成这样一个有机的整体,伊朗才能在空战中具备与以色列抗衡的能力。
在这其中,远程防空雷达和靠谱的防空导弹是伊朗防空体系的关键。如果无法探测到敌方战斗机的来袭,即便拥有再多的战斗机也无济于事。而反隐身雷达与优异的中远程防空系统,则是打破以色列空军优势的最佳切入点。一旦伊朗拥有对隐形机的远程预警能力,就能在战术层面拉平与以色列的技术代差,在战略上也能对以色列产生强大的震慑作用。
然而,伊朗空军面临着诸多挑战。其飞行员水平与印度空军相当,但面对的却是实战经验极为丰富的以色列空军飞行员。以色列空军在多次中东战争和军事冲突中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其飞行员的作战能力和战术素养都处于较高水平。对于伊朗来说,即使成功采购了中国的空战体系装备,如何让空军飞行员快速掌握这些先进装备,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对于中国而言,自从歼-10CE在印巴空战中声名远扬后,其国际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不仅巴基斯坦以后极有可能增购,其他采购过中国战机的国家也会对该机另眼相看,中国并不缺伊朗这一个买家。而且,从伊朗自身的情况来看,现在才想起购买歼-10C显然已经有些晚了。
当前的停火只是暂时的,全世界都清楚,在以色列和美国准备好后,必然会以彻底击溃伊朗为目的,对其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伊朗拥有歼-10C,也很难改变最终的结果。此外,成体系的装备形成战斗力需要较长的周期,伊朗首先要做的是挺过2025年这一关键时期,确保自身的安全,然后再从容地考虑军事装备的采购和军事体系的建设。
伊朗若想通过采购中国等国家的军事装备来提升防御能力,也需要时间来完成装备的引进、人员的培训以及体系的整合。在这段时间内,伊朗如何应对美以的军事威胁,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何况军事装备的采购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伊朗如何在有限的经济资源下,合理安排军事开支和经济建设投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最后,【兵国大事】给伊朗的建议是,先把眼下最迫切的防御系统完善好了,能扛过美以的下一轮攻势,活着挺过2025年,才是最现实的选择。当然,这期间完全可以与中国进行军事装备合作的商谈,为今后伊朗空军的深度改造做准备。伊朗只有这样做到“双管齐下”,才会有出路,千万别再“三心二意”了!